为使“双百对接”活动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食品科学系党总支在寒假伊始就积极开展了对接调研工作,教工党支部书记陈璧州、李德美带领教工党员分别到朝阳区崔各庄乡和房山区张坊镇调研,与对接支部进一步沟通,了解需求,研讨对接工作的具体内容。
1月25日下午,食品科学系党总支书记陈俐,党总支委员、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李德美前往“双百对接”单位——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对朝阳绿色农庄示范项目——北京阳光格瑞普葡萄庄园进行实地调研,与项目负责人就庄园的规划、生产与经营状况进行会谈。北京阳光格瑞普葡萄庄园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是集葡萄种植、酿酒、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及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庄园以葡萄种植、采摘与酿造为主要特色,突出打造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庄园。公司针对种植与酿造技术提出技术要求,陈俐就我校的专业特色与葡萄酒基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李德美老师在考察了当地的气候、土壤情况后对公司目前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确定品种与酒种的原则,获得了庄园管理者的认可,并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1月29日食品科学系副主任陈湘宁老师、教工一支部书记陈璧州老师到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支部对接,并调研张坊镇的柿子加工企业------得立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和房山区科委的同志以及镇长慈建民、副镇长王福顺也参加了调研。张坊镇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磨盘柿生产专业镇,大峪沟村被认定为市级磨盘柿生产专业村。大峪沟村磨盘柿栽培历史悠久,享有“中国磨盘柿第一村”的美誉。但由于柿树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深加工产品,农民年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元,属于贫困村。镇政府领导和村支书都表示在柿树管理、发展观光采摘园、柿子深加工等方面需要科技支撑。
“双百对接”使高校党支部走进农村基层党支部,教师党员在基层深切地感到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大有作为,农村、农民与农业发展正迫切需要来自高校的技术支持来开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创新与进步。食品科学系将大力落实“双百对接”工作,让支部工作在基层开花结果。